- 登入
- 购物车{{shopingCartNum}}
- 简体中文
支原体肺炎,又称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易在人群密集的环境中发生,可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主要因感染肺炎支原体引起。健康人通过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分泌物而感染肺炎支原体,引起呼吸道及肺部炎症。
肺炎支原体通常存在于呼吸道黏膜,通过黏附和释放毒性物质,导致呼吸道及肺部损伤,并进一步诱发机体免疫反应,严重者可对皮肤、心脏、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全身多脏器造成损害。引起的损伤程度与感染的支原体数量有关。
通常在接触肺炎支原体后1~3周开始出现症状,并在2~4天内缓慢恶化。
疲乏、肌痛:患者初期可有乏力、周身肌痛等症状, 2~3天后可自行缓解。
发热:一般为中等度发热,可持续2~3周,儿童及体弱者可出现高热。
咳嗽:多为持久性剧烈干咳,可伴有浓痰。
头痛、咽喉痛、胸部疼痛等。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抗生素
早期使用抗生素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均可选择使用。但应注意儿童患者<8岁不宜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18岁少年患者不宜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对于混合其他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患者,应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南选择用药。
糖皮质激素
普通支原体肺炎患者无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对于起病迅速的患者,或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常用的药物是甲泼尼龙。
丙种球蛋白
不常规推荐用于普通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但如果合并神经系统病变、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可应用丙种球蛋白进行辅助治疗。
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
避免受凉,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尽可能减少吸烟及被动吸烟;
避免接触其他感染患者,以防引起交叉感染。
特别注意事项
患者所使用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患者症状缓解后1~2周内仍有传染性,应避免接触免疫力低下人群及婴幼儿。
运动:多开展户外活动,进行身体锻炼,可增加免疫力,抵抗病原体入侵。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当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将用过的纸巾放入纸篓;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20秒,或用酒精消毒液洗手。
出行:秋冬季避免长时间逗留于人口密集区。
禁烟:吸烟会损害肺部,受损的肺部更容易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