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指的是血液在动脉中流动时对动脉壁施加的压力过高。长期不受控制的高血压会增加心脏疾病、中风和其他严重并发症的风险。预防高血压的关键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监测血压水平。

高血压概述

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值持续高于正常

在我国,约每3位成人中就有1例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是一种可控制但须终身治疗的疾病

主要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控制病情

高血压是什么?

高血压也称血压升高,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持续高于正常的现象 。高血压常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大多数患者可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发病,并且血管壁长期承受着高于正常的压力会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

高血压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是怎样的?

中国高血压调查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2015年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9%,也就是说约每3位成人中就有1例高血压患者,同时患病率趋势总体还在逐渐增高。在最新的调查中还发现,农村地区患病率首次超越了城市地区;藏族、满族和蒙古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比汉族高;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呈现递增趋势。

高血压在5类人群中易发:

有家族史的人群;

情绪易激动的人群,因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肾上腺素水平上升会引起血压升高;

“重口味”的人群,指摄入盐量偏高的人群;

嗜酒人群;

工作或生活压力大的人群。

高血压病因

关于高血压的发病病因,是全世界科学家在不断探索的难题,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病因至今仍未明确。既往将这类高血压称为“原发性高血压”,但这个名称已经成为过去式,目前统称为高血压。

在表现为高血压的患者中,5%是由于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血压升高,这被称为继发性高血压,这类高血压可通过治疗导致血压升高的疾病而得到根治或改善。

高血压的病因有哪些?

高血压发病原因不明确,更多谈及其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其中70%-80%的高血压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随着高血压危险因素聚集,高血压患病风险就会增大。

继发性高血压病因

对于中重度年轻高血压患者若其药物联合治疗效果差时应考虑是否为继发性高血压,是否存在以下疾病而导致的血压升高。

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等;

内分泌疾病:如绝经期综合征、嗜铬细胞瘤等;

心血管病变: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缩窄等;

颅脑病变:如脑肿瘤、脑外伤等;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其他原因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红细胞增多症、药物等。

高血压有哪些诱发因素?

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很多日常行为习惯是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

高钠低钾饮食

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普通人每天钠盐摄入量为5克,而我国居民平均每天钠盐摄入量为8~15克;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天钾的摄入量为3.51克,而我国人群每天钾的摄入量只有1.89克。

超重和肥胖

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中心型肥胖。超重和肥胖人群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体重正常人群的1.16~1.28倍。

过量饮酒

高血压的患病率随饮酒量增加而增加,高血压患者中约 5%-10%是由过量饮酒引起的。过量饮酒包括危险饮酒(单次饮酒量:男性41-60 g,女性21-40 g)和有害饮酒(单次饮酒量:男性60 g以上,女性40 g以上)。

长期精神紧张

人在紧张、愤怒、惊恐、压抑、焦虑、烦躁等状态下,体内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升高血压。研究显示,精神紧张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1.5倍左右。

体力活动不足

我国城市居民(尤其是中青年)普遍缺乏体力活动,体力活动不足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其他因素

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年龄、 高血压家族史、合并糖尿病、血脂异常等。近年来,大气污染也备受关注,有研究显示大气中的一些污染物与高血压发病可能相关。

高血压有哪些典型症状?

高血压的典型症状包括:头痛、疲倦或不安、心律失常、心悸耳鸣等。

若已达高血压危象(≥180/120 mmHg),患者可发生卒中、视物模糊、意识丧失、失忆、心肌梗死、肾功能损害、主动脉夹层、心绞痛、肺水肿以及子痫 。

不同亚型的高血压有其特殊症状:

妊娠期高血压由妊娠诱发,主要症状为蛋白尿、水肿,严重者可发生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婴幼儿高血压可表现为烦躁、过于兴奋、夜间尖声哭叫、生长发育迟缓等。

更年期高血压,可表现为腰膝酸软、四肢浮肿等症状。

特殊诱因导致的高血压会有其特殊的症状,如颈性高血压表现为肩颈部疼痛、上肢麻木不适;肾性高血压可出现腰背或肋腹部疼痛。

高血压可能有哪些伴随症状?

当合并其他症状时,高血压的临床表现更为复杂。常见的高血压合并疾病有很多,会有相关的症状表现。

伴左室肥厚;

伴冠心病/心肌梗死;

伴心力衰竭;

合并糖尿病;

合并高脂血症;

合并肾脏病变;

伴痛风或高尿酸血症;

伴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水肿;

伴消化性溃疡;

伴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如果长期得不到控制,可引发多种其他并发症:

主动脉夹层,常常表现为突发严重胸痛;

眼部血管异常,逐渐出现视物模糊;

记忆理解力下降;

痴呆。

其他可能相关的伴发症状包括眼底出血、面部潮红、晕眩。

高血压有哪些相关检查?

一旦考虑高血压诊断,应该进行全面检查与评估,包括病史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遗传学分析、血压测量和靶器官损害评估。

病史

询问家族史、病程、症状、既往史、继发性高血压的线索、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因素。

体格检查

测量血压、脉率,体质指数(BMI)、腰围、臀围,观察是否有库欣综合征面容、神经纤维瘤性皮肤斑、甲状腺功能亢进性突眼征或下肢水肿,听诊颈动脉、胸主动脉、腹部动脉和股动脉有无杂音;触诊甲状腺,全面的心肺检查,检查腹部有无肾脏增大(多囊肾)或肿块,检查四肢动脉搏动和神经系统体征。

实验室检查

基本项目包括血生化、血常规、心电图和尿液分析;其他项目包括超声心动图、高敏C反应蛋白、眼底检查、睡眠呼吸监测等。

血压检查

要求受试者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后开始测量,取坐位上臂血压,测量位置应与心脏水平。推荐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首诊时应测量双臂的上臂血压,以血压读数较高的一侧作为测量的上臂。

高血压有哪些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2022年颁布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指出启动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时间为:

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推荐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收缩压13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伴临床合并症,推荐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收缩压13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伴靶器官损害(GPS)或>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可以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方面:

起始治疗选用较小有效剂量,根据需要逐渐加至足量,常用的五大类降压药均可作为初始治疗用药;

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力求有效控制24小时血压;

单药治疗不达标的患者应进行联合药物治疗,可选自由联合或给予单片复方制剂;

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适合病情的降压药物;

降压药需终生服用,应考虑成本效益比。

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五类。指南推荐,这五类药均可作为初始治疗用药,医生会根据特殊人群的类型、合并症选择针对性的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以有效控制 24 小时血压,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

钙拮抗剂(CCB)

可单用,也可与其他 4 类药联合应用,尤其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周围血管病患者。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心跳加快、面部潮红、脚踝部水肿、牙龈增生等。二氢吡啶类 CCB 没有绝对禁忌证,但心动过速与心力衰竭患者应慎用。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降压作用明确,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限盐或加用利尿剂可增加 ACEI 的降压效应,尤其适用于伴慢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预防、糖尿病肾病、非糖尿病肾病、代谢综合征、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患者。

最常见不良反应为干咳,多见于用药初期,症状较轻者可坚持服药,不能耐受者可改用 ARB。其他不良反应有低血压、皮疹,偶见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味觉障碍。长期应用有可能导致血钾升高,应定期监测血钾和血肌酐水平。禁忌证为双侧肾动脉狭窄、高钾血症及妊娠女性。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可降低有心血管病史(冠心病、脑卒中、外周动脉病)的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糖尿病或肾病患者的蛋白尿及微量白蛋白尿。ARB 尤其适用于伴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冠心病、代谢综合征、微量白蛋白尿或蛋白尿患者以及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并可预防心房颤动。

不良反应少见,偶有腹泻,长期应用可升高血钾,应注意监测血钾及肌酐水平变化。双侧肾动脉狭窄、妊娠女性、高钾血症者禁用。

利尿剂

尤其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或伴心力衰竭患者,也是难治性高血压的基础药物之一。

不良反应与剂量密切相关,故通常应采用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可引起低血钾,长期应用者应定期监测血钾,并适量补钾,痛风者禁用;高尿酸血症以及明显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β受体阻滞剂

尤其适用于伴快速性心律失常、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交感神经活性增高以及高动力状态的高血压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疲乏、肢体冷感、激动不安、胃肠不适等,还可能影响糖脂代谢。中重度房室传导阻滞、哮喘患者禁用;慢性阻塞型肺病、运动员、周围血管病或糖耐量异常者慎用。

糖脂代谢异常时一般不首选β受体阻滞剂,必要时也可慎重选用高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长期应用者突然停药可发生反跳现象,即原有的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表现,较常见有血压反跳性升高,伴头痛、焦虑等,称之为撤药综合征。

高血压可能有哪些并发症?

在高血压的诸多并发症中,高血压伴冠心病的发病率高达83%,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还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伤。对这两类患者,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 mmHg以下。

高血压还是引起脑出血的重要原因;同时,在降压过程中,还要注意降压速度过快可能导致脑灌注不足,这会进而诱发脑梗死。

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管理要注意什么?

生活方式干预,特别是营养和运动干预对高血压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

营养指导

健康膳食:坚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适量,做到食物多样、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例适当。

控制能量摄入:维持健康体重,每日膳食总能量以达到或保持健康体重为宜,注意肌肉量的维持。

限制钠的摄入量: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逐步降至5g以下。

保证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量。每日蔬菜摄入不少于500g,水果摄入200g~350g。

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

限制饮酒或不饮酒。

高血压合并多种疾病患者,可采纳相对应疾病饮食指导原则。

饮食禁忌: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逐步降至<5g(源于:2022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控盐小勺”去衡量。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还会摄入其他含钠高的调味品(味精、酱油等)、腌制品、零食等,均需要控制摄入。

高血压怎么预防?

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或有高危因素的人,预防高血压非常重要,预防措施主要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运动可以改善血压水平。非高血压人群以及血压稳定控制在目标水平的患者,每周应至少锻炼5天,包括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或游泳中任一项,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度有氧运动和75分钟的强化运动。高危患者运动前需要经过专业评估。

注意减压或避免压力。制定管理压力的策略,可以帮助控制血压。

戒烟。吸烟会升高血压,戒烟可降低患高血压、心脏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健康饮食。应避免大量摄入酒精、药物以及高盐、高糖、高脂等不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