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是因腰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组成)的退变,同时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也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脊柱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腰疼、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及马尾综合征等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什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下腰痛和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是因腰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组成)的退变,同时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也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脊柱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腰疼、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及马尾综合征等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哪些类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方法较多。根据其突出程度及影像学特征,结合治疗方法可做如下分型。

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纤维环内层有部分破裂,但外层完整,此时髓核因压力向椎管内局限性隆起,但表面光滑。这一类型保守治疗大多可缓解或治愈。

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但后纵韧带仍然完整。根据病情轻重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穿破后纵韧帯,进入椎管,但其根部仍然在椎间隙内。可根据病情决定是否手术治疗。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组织穿破纤维环和后机韧带,完全突入椎管,与原椎间盘脱离。可根据病情决定是否手术治疗。

其他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还包括Schmorl结节及胫骨突出型,前者指髓核经上下软骨板的裂隙突入椎体松质骨内;后者是髓核沿椎体软骨终板和椎体之间的血管通道向前纵韧帯方向突出,形成椎体前缘的游离骨块。这两型临床上无神经症状,无需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有哪些?

椎间盘退变: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逐渐发生退变,纤维环和髓核的含水量逐渐下降,髓核失去弹性,纤维环逐渐出现裂隙。在退变的基础上,劳损积累和外力的作用下,椎间盘发生破裂,髓核、纤维环甚至终板向后突出,严重者压迫神经产生症状。

损伤:积累损伤是椎间盘退变的主要原因。反复弯腰、扭转等动作最易引起椎间盘损伤。

妊娠:妊娠期间整个韧带处于松弛状态,而腰骶部又承受比平时更大的应力,增加了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遗传因素:小于20岁的青少年患者中约32%有阳性家族史。

腰椎发育异常:腰椎发育异常使下腰椎承受异常应力,从而增加椎间盘损害的风险。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哪些典型症状?

腰痛

是大多数患者所具有的症状,常为首发症状,多数患者先有反复的腰痛,此后出现腿痛。部分患者腰痛与腿痛同时出现,也有部分患者只有腿痛而无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引发的腰痛是由于突出的椎间盘顶压纤维环外层、韧带,刺激椎管内的神经所致。

坐骨神经痛

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椎间盘突出发生在腰4~腰5及腰5~骶1间隙,疼痛多为逐渐发生,具有放射性,疼痛由臀部沿大腿后方向小腿及足背部放射。有的患者为了减轻疼痛,松弛坐骨神经,常表现为行走时向前倾斜,卧床时取弯腰侧卧屈髋屈膝位。

下肢麻木

当腰椎间盘突出剌激了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引起肢体麻木,麻木感觉区按照神经支配区域分布。

下肢肌力下降(乏力)

腰椎间盘突出使神经根受损,导致其所支配肌肉出现程度不同的麻痹征。轻者肌力减弱,重者肌肉失去功能,但因腰椎间盘突(脱)出症造成肢体瘫痪者较为少见。

马尾综合征

腰椎间盘突出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鞍区感觉异常,急性发病时作为急症手术的指征。

间歇性跛行

是腰椎管狭窄的特异性表现,具体表现为患者行走时,随着距离增多出现腰背痛或患侧下肢放射痛或麻木加重,蹲着或坐着休息症状可以减轻,再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又出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哪些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脊柱退变性神经根疼痛多数情况下以炎性疼痛为主,在无禁忌证情况下,首先考虑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

肌肉松弛药

伴有肌肉痉挛者,可以使用肌肉松弛类药,如氯唑沙宗、氟吡汀、替扎尼定等。

脱水剂

考虑存在神经水肿时可使用脱水剂,如甘露醇等。

糖皮质激素

无禁忌证时,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有效缓解炎症反应性疼痛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哪些手术治疗?

采用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症如下:

腰腿痛症状严重,反复发作,经三个月以上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病情逐渐加重,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有明显的神经受累表现者,如神经支配区肌力下降,足下垂等;

有马尾神经综合征,括约肌功能障碍者(大小便功能障碍如失禁等),应按急诊进行手术。

采用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禁忌症如下:

不符合手术适应证,首次发作或病程较短,未经保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多发性纤维组织炎或风湿病,病情不明;

临床症状怀疑腰椎间盘突出,但缺乏典型的影像学改变。

临床中对于患者的情况,可能会采取以下的几种手术方式。

脊柱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对于腰椎间盘部分突出或脱出的情况,可通过脊柱内镜,在内镜通道下完成椎间盘突出部分的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单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

适用于单纯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切除黄韧带,经椎板间隙显露和切除突出的椎间盘。该术式特点是软组织分离少,骨质切除局限,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小。准确定位和精细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半椎板切除术

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明显退行性改变,需广泛探查减压者。此术式视野清晰,易显露突出腰椎间盘,可直接切除髓核,神经根减压充分,近期疗效肯定,但生物力学研究及长期临床随访观察有发生腰椎不稳的可能,术后腰背肌锻炼是稳定的一种好方法。

全椎板切除术

适用于同一间隙双侧突出,或中央型突出粘连较紧密伴钙化不易从一侧摘除,或合并明显退行性椎管狭窄需要双侧探查及减压者。此术式由于显露充分,可充分减压,故近期疗效肯定。但有报道认为,易致腰椎不稳,或形成不规则新生骨,与硬膜囊或神经根粘连,造成继发型椎管狭窄的可能。

椎间融合术

适用于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或因手术减压需要腰椎稳定性受到影响者(如椎间小关节内聚)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各种融合器合并植骨融合。椎间融合术可恢复椎间隙高度, 扩大椎间孔,解除神经压迫症状,增加受累节段的稳定性。但仍有导致未吻合椎间隙承载力加大继发相邻椎间不稳的可能。

腰椎间盘突出症如何家庭护理?

在症状好转后,鼓励其尽早回归适度的正常活动。较舒适的卧床姿势是仰卧位,在膝关节和头下各放置一个枕头,将肩部抬高。或者采取侧卧位,位于上方的膝关节屈曲,在两侧膝关节之间放置一个枕头。

患者应避免进行高强度性运动,避免反复旋转和弯腰的运动,如某一特定的活动会引起严重的腰痛,或使疼痛明显加重,则应避免进行该活动,或尝试其他活动方式。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日常生活管理要注意什么?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腰腿受凉,防止过度劳累。

饮食:应合理安排饮食,注意少食多餐。

饮食推荐:多吃蔬菜水果及豆类食品。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虾皮、海带、芝麻酱、豆制品等。

站或坐姿势要正确:脊柱不正,会造成腰椎间盘受力不均匀,是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的隐伏根源。正确的姿势应该“站如松,坐如钟”,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同一姿势不应保持太久,适当进行原地活动或腰背部活动,可以解除颈部及腰背肌肉疲劳。

运动:应加强腰背肌训练,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长期使用腰围者,尤其需要注意腰背肌锻炼,如“小飞燕”动作锻炼,以防止失用性肌肉萎缩带来不良后果。

身心训练:可促进患者肌力、柔韧性及平衡能力的改善。常见的身心训练方法包括:

瑜伽:瑜伽训练包含特殊体位训练、呼吸技术以及精神集中训练。可缓解腰痛和改善腰部功能。

普拉提:普拉提技术侧重于核心的稳定训练。普拉提对疼痛的缓解要优于无治疗及最小量运动。

太极:太极主要包括缓慢动作、呼吸技术及冥想。接受太极训练的患者疼痛的缓解和功能的改善要优于常规治疗患者。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哪些特殊注意事项?

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尽量避免或减少弯腰,如提重物时不要弯腰,而是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

患者需慎重进行推拿、按摩等,如需要做,应尽量在正规医疗、康复机构进行。

膏药多用于缓解症状,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该病。

不宜轻信所谓的民间疗法,如怀疑或确诊有该病,建议及时就医就行正规、科学的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怎么预防?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退行性变基础上积累伤所致,积累伤又会加重椎间盘的退变,因此预防的重点在于减少积累伤,如锻炼时压腿弯腰的幅度不要太大,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造成腰椎间盘突出。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运动,端正坐姿、站姿等,对于该病的预防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