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症 低血糖是指血浆中葡萄糖水平下降,成人血糖水平降低至<2.8mmol/L(50mg/dL),糖尿病患者降低至<4mmol/L(72mg/dL),经常会出现心悸、大汗,甚至神志改变等不适。

低血糖症概述

低血糖是指血浆中葡萄糖水平下降,成人血糖水平降低至<2.8mmol/L(50mg/dL),糖尿病患者降低至<4mmol/L(72mg/dL),经常会出现心悸、大汗,甚至神志改变等不适。

低血糖有哪些类型?

空腹低血糖症

又称吸收后低血糖,主要指发生于空腹状态的低血糖症状。其主要病因有重症疾病(如肝衰竭、肾衰竭等)、降糖药物使用、饮酒、升高血糖激素缺乏或不足导致的。

胰岛细胞瘤

在胰腺内分泌胰岛素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这类患者经常在空腹发作低血糖,需要手术切除治疗。

糖尿病性低血糖症

引起糖尿病性低血糖症的主要外因有胰岛素使用不当、注射胰岛素后进食减少或未按时进餐、胰岛素促成分泌剂使用不当等。内因主要是由于低血糖对抗调节机制损害。

餐后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多在早餐后1.5~3小时发作,晨间空腹不发作,午餐及晚餐前后发作,每隔15~20分钟。主要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患者以及精神或情绪不稳定的患者。

低血糖有哪些典型症状?

新生儿低血糖:苍白、气促、发呆、容易哭闹、间歇性抽动、喂养困难等。

成人一般常见症状为心悸、出汗(多为大汗)、震颤、饥饿,严重者可出现神志改变。

儿童低血糖:同成人类似,但可表现为癫痫大发作。

孕妇低血糖:同成人类似,表现为头晕、心悸、乏力、手抖和出汗。

老年人低血糖: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大汗、心悸、恶心、苍白)不明显,但可表现为性格改变、失眠、多梦,甚至可能诱发心肌梗死、脑梗塞。

低血糖急性期如何治疗?

对于急性低血糖者,立即口服15g葡萄糖(家中可口服果汁等含糖饮料,含糖量最好能够大于15g),如果15分钟症状仍无缓解可重复服糖,仍反复发作立即送至急诊,静脉注射葡萄糖。

对于低血糖昏迷者,立即送至急诊,静脉补充葡萄糖,必要时可加用氢化可的松和/或胰高血糖素。昏迷者切忌喂食以避免呼吸道窒息。

低血糖如何进行中医治疗?

低血糖在中医属“晕厥”“虚风”等范畴,辨证分型较多。常见的升血糖中药为黄芪、熟地丹参、党参、红花、葛根甘草。

低血糖如何家庭护理?

若患者有低血糖表现(苍白、手抖、出汗、心悸、饥饿感),可以提供如下帮助:

若患者意识清楚,立即补充能快速提高血糖的碳水化合物,如1瓶果汁或1杯糖水(100~150毫升,约15克糖),等待15分钟,观察症状有无好转。如仍有低血糖症状,再让其摄入糖水或果汁。如有血糖仪,可自查血糖水平。

若患者出现意识丧失,或喝水时发生哽噎或咳嗽,禁止强行喂食、喂水,否则可致窒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急救人员到达。

饮食:日常需注意规律进食三餐。

饮食推荐:有低血糖史者、准备进行高强度运动者或行糖尿病药物治疗者,建议随身携带一些高糖食物,如水果糖、方糖、奶糖、巧克力、果汁、蜂蜜、饼干等,以备不时之需。

低血糖有哪些特殊注意事项?

新生儿、孕妇、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状可能不典型,但危害较大,需密切关注,及时就诊。

孕期低血糖对胎儿的影响:孕妇血糖轻度下降(2.8~3.3mmol/L),需要及时补充糖分后,对胎儿的影响很小。但血糖值很低(<1.5mmol/L),或出现了昏迷、全身抽搐,会造成胎儿的低血糖,应立即到医院处理。如超过6小时未处理,胎儿大脑会受到严重损伤,甚至死亡。

新生儿低血糖的危害:低血糖发病越早,血糖水平越低,持续时间越长,对新生儿的损伤越大。可表现为反应低下、喂养困难、嗜睡、呼吸暂停、震颤、惊厥等。反复出现低血糖或长期低血糖,不但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身高、体重低,智力发育迟缓,还会引起癫痫、脑瘫等永久性神经功能损害。

低血糖怎么预防?

一般人群的低血糖预防

一日三餐,规律进食,适当加餐。

避免空腹时从事跑步、爬楼梯等剧烈运动。

体检或产检时,关注空腹血糖值,如过低(<4mmol/L),到医院内分泌科就诊。

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预防

生活规律,定时定量进食,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后一定要及时进食。

加强血糖监测,特别在刚刚调整降糖药物以后,以便及时了解血糖控制情况。

运动量不宜过大,每天运动量固定,在外出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

遵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每次用药前核对药品及其剂量,特别是胰岛素的剂量。

新生儿的低血糖预防

顺产的产妇可在产程中少量多次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剖宫产的产妇可静脉补充葡萄糖。

尽可能在产后30分钟给新生儿喂奶。

重点关注早产儿、低体重儿等低血糖高危新生儿的血糖,不能经胃肠道喂养者可给10%葡萄糖静脉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