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购物车{{shopingCartNum}}
- 简体中文
急性脊髓炎是指各种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性改变,又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为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脊髓炎。该病是脊髓的一种急性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常于感染后(偶见疫苗接种后)诱发,病理改变为脊髓肿胀、充血、轴索变性、炎症细胞浸润,严重者可见脊髓软化、坏死。最常见脊髓上胸髓节段受累,患者可出现相应的病变部位水平以下的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和排尿排便功能障碍,部分病例可累及颈髓,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肌麻痹,甚至可危及生命。
多数患者在出现脊髓症状前1~2周内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等病毒感染的相关症状或疫苗接种史,但患者脑脊液检查未发现病毒抗体、脊髓和脑脊液中也未分离出病毒,研究人员据此推测,人体经病毒感染后,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可造成脊髓急性非特异性损害,这可能为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
运动障碍
以胸髓损害导致的双下肢无力、截瘫较常见;若累及颈髓,则可出现四肢瘫,甚至出现呼吸肌无力。
早期为“脊髓休克”阶段,表现为肌肉松弛、即肌张力降低的“软瘫”,常见膝反射等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难引出。
2~4周后逐渐变为肌肉僵硬、即肌张力升高的“硬瘫”,膝反射等深反射活跃甚至亢进,可引出病理反射,此时肌力仍处于较低水平,但可能较前有所恢复。
肌力完全恢复一般需数周、数月,部分病例可能最终残留一定症状、体征。
若病变严重、或合并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脊髓休克”阶段及整个病程可能延长,此时肢体屈肌张力增高,稍有刺激可见下肢屈曲痉挛,伴出汗、竖毛反应和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称为脊髓总体反射。以上情况常提示预后较差。
感觉障碍
脊髓损害平面以下肢体和躯干的浅感觉(触觉、痛温觉)与深感觉(位置觉、振动觉)减退、甚至消失,平面上缘可出现感觉过敏带。
病情恢复期感觉平面逐渐下降,但较运动功能的恢复差且慢。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早期表现为尿潴留,膀胱充盈可达1000ml,过度充盈后尿液不自主外溢,出现充盈性尿失禁,同时可伴有便秘、病损平面以下躯体少汗或无汗、皮肤干燥。
后期脊髓功能逐渐恢复,可出现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即膀胱内的少量尿液即可引起逼尿肌收缩和不自主排尿,同时可伴有大便失禁、竖毛、出汗,皮温可一定程度改善。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定时翻身,在骶尾部、足跟及骨隆起处放置气圈,防止压疮。皮肤发红时,可用10%酒精轻揉促进血液循环。已发生压疮应局部换药,促进愈合,忌用热水袋以防烫伤。
防治坠积性肺炎
注意保暖,鼓励咳痰,注意按时翻身叩背、排痰和转换体位。
防治尿路感染
严重排尿障碍者应给予无菌导尿,留置导尿并用封闭式集尿袋,定期放尿。尿便失禁者应勤换尿布,保持会阴部清洁。
日常预防:该病病因不明,因此并无直接有效的预防手段,日常注意避免该病的诱发因素,对于该病的预防有一定意义,如在生活中应加强锻炼以提高免疫力,注意避免受凉、感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