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购物车{{shopingCartNum}}
- 简体中文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持续进展的结局,以肾功能减退,代谢产物潴留、机体内环境失衡为主要表现。
慢性肾衰竭急性加重的诱发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血容量不足(如低血压、大出血、休克、脱水等);
肾毒性药物的不当服用,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制霉菌素、万古霉素、造影剂、非甾体抗炎药(如吲哚美辛、双氯芬酸和布洛芬)等;
肾脏局部血供急剧较减少;
使肾脏受损的原发病复发或者加重(如IgA肾病、肾病综合征等);
严重高血压未控制好;
尿路梗阻;
其他:各种感染、肾外器官功能衰竭(如心力衰竭、肝衰竭)等。
慢性肾衰竭渐进性发展的诱发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高血糖、高血压;
蛋白尿、低蛋白血症;
贫血、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肥胖、吸烟、营养不良、高龄等。
水代谢紊乱
早期因肾小管功能损害,会出现多尿、夜尿增多的现象,慢慢发展为肾小球滤过率的减少,出现少尿,甚至无尿。
电解质紊乱
早期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减退,可导致低钾血症,晚期因电解质的排泄减少可能出现高钾血症、高磷血症以及低钙血症,出现抽搐现象。高血钾可引发心律紊乱。
代谢性酸中毒
患者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反应迟钝、呼吸深大,甚至昏迷。
消化系统症状
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一般最先出现,常见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臭,晚期表现为胃肠道溃疡、呕血、便血等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
早期表现为乏力、头痛、失眠、精神不振、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四肢疼痛等,晚期可出现手足抽搐,甚至意识模糊、昏迷。
血液系统症状
红细胞产生的减少,导致贫血。血小板功能异常,常见伤口出血不止或易有淤血。免疫系统功能受损,导致患者易感染。
心血管系统症状
常见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包炎等心血管相关疾病,严重者可致心力衰竭,这是尿毒症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症见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等。
呼吸系统症状
患者可出现气短、气促、过度换气症状,常见胸膜炎、肺部感染等相关疾病。
其他症状
矿物质骨代谢异常(肾性骨病),常表现为骨痛、肌无力,严重者引发骨折。一部分患者有皮肤瘙痒症状。
慢性肾衰竭属于中医学的溺毒、虚劳、关格等范畴。
中药疗法
脾肾气虚证
表现: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脘腹胀满,大便不实,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治法:益气健脾强肾。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脾肾阳虚证
表现: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腰部冷痛,脘腹胀满,大便不实,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弱。
治法:温补脾肾,振奋阳气。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
脾肾气阴两虚证
表现:倦怠乏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
肝肾阴虚证
表现:头晕,头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淡红少苔,脉沉细或弦细。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阴阳两虚证
表现: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酸膝软,夜尿清长,大便干结,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治法:阴阳双补。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敷贴疗法
将药物用水浸湿,置于布袋中,将药袋热敷于双肾俞及关元穴,1日1~2次,3个月为1个疗程,可达和营活血、温阳利水之功。
针灸疗法
取穴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肾俞、三焦俞、心俞以补益;取穴关元、中极、阴廉、肾俞、三焦俞以促进排尿。取穴大椎、命门、肾俞、脾俞、中脘、中极、足三里、三阴交,以补益脾肾。
药浴疗法
中药洗浴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辅助方法。中药布袋包好后置于汽疗仪内,1次蒸洗30~45分钟,达到出汗目的,以不疲劳为最佳时间,每周3次,可进一步排泄毒素,辅助纠正高血压及氮质血症。
灌肠疗法
灌肠疗法可分为机器灌肠和人工插管灌肠,治疗原则为活血清利、泄浊排毒,有利于从肠道排出更多的毒素。
控制血压
一般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 mmHg左右。患者应注意低盐饮食,建议<5g/d。少食用高盐的酱菜类食物(如榨菜、咸菜等),还有高盐的调料(如食盐、蚝油等)。
控制血糖
注意少食用含糖量高的饮料水果(如奶茶、瓶装饮料、榴莲等)。
控制蛋白质的摄入
保证基本生理需求,可以减轻症状及相关并发症,延缓病情进展。
在低蛋白饮食0.6 g/(kg·d)的基础上,应适当补充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同时保证摄入足够热量。低蛋白饮食应以高生物效价蛋白为主,如蛋、牛奶、鱼、瘦肉等动物蛋白。
限制钾的摄入
避免或减少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和水果(如山药、马铃薯、香蕉等)。尽量不食用菜汤,蔬菜要尽量浸泡一段时间后再加工。
葡萄是很有争议的水果,针对慢性肾衰竭早期的患者,因为葡萄富含钾且含糖量较高所以不建议过多食用,慢性肾衰竭晚期患者不建议食用葡萄干、干果等。
限制磷的摄入
避免或减少食用动物内脏、坚果类、干菜等含磷高的食物。
改善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有氧运动,控制体重(BMI 22~2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