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是指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多为海拔高度在2700米以上),因空气干燥、紫外线照射、寒冷等变化,身体难以适应海拔高度而出现的气压差,含氧量少,可引发一系列症状和机能代谢变化,属于高原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高原反应概述

高原反应是指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多为海拔高度在2700米以上),因空气干燥、紫外线照射、寒冷等变化,身体难以适应海拔高度而出现的气压差,含氧量少,可引发一系列症状和机能代谢变化,属于高原病中最常见的一种。高原反应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昏、眼花、耳鸣、失眠、乏力,甚至还可出现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心慌、浮肿等症状。多仅为生理功能的改变,较少会造成脏器的器质性改变。

高原反应有哪些类型?

高原反应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这两种均属功能性病变,一般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因此,不管是急性高原反应还是慢性高原反应,都不会留下后遗症。

急性高原反应

机体未适应高原自然环境引起的一系列急性缺氧反应,为高原地区常见病、多发病。不及时治疗可延长高原反应时间,且会继发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甚至危及生命。

通常患者症状在2周内可逐渐减轻或消失,极少数患者急性高原反应症状可持续3个月以上,即会转为慢性高原反应。

慢性高原反应

多由急性高原反应的症状持续不消失所致,部分患者为隐袭起病,在进入高原后4个月以上发病,可见某些器官或系统的轻度异常,如低血压、脉压缩小、心肌缺氧等。通过经1个月的治疗,多数患者均可治愈,部分患者可出现某些器官或系统的器质性损害。

高原反应有哪些诱发因素?

海拔:海拔越高,高原反应的发病率会随之增加。据统计,海拔高度每提升1000米,空气中含氧量就减少10%。

温度:高原地区气温寒冷,气温变化以及昼夜温差较大。初入高原地区的人群,机体无法及时调节,易诱发或加重高原反应。

湿度:高原地区气候变化剧烈,同时由于温室效应的影响,海拔越高空气中湿度越低,人体易造成脱水,甚至诱发血栓、记忆力减退、智力减退、贫血等疾病。

气压:海拔越高,大气压越低,氧分压也会降低,所以在高原地区出现氧气缺乏。另外,海拔越高,沸点越低,水与食物难以煮熟,会引发消化道疾病。

辐射:高原地区辐射强度较大,极易诱发皮肤疾病与眼科疾患。

运输:有研究表明用铁运方式进入高原,发生高原反应的概率低于空运进入高原的人。

体重:肥胖者更易因缺氧发生急性高原反应,尤在睡眠期间。

性别:男性发生高原反应的概率高于女性,具体发生机制尚不清楚。

心理:如对高原恐惧、过度紧张等,出现高原反应的概率较大。因此,要保持良好心态,避免高原反应的发生。

习服:人体为适应环境,在生理上产生的一种可逆的改变过程,即称为习服。习服时间的长短与高原反应的程度有关,习服时间越长,高原反应就越轻。

高原反应如何进行中医治疗?

给予人参、黄芪、茯苓等中药成分或相近功效的中成药,在预防或减轻急性高原反应方面有明显的效果,但要酌情选用。

高原反应可能有哪些并发症?

急性高原反应可并发脑水肿、肺水肿等严重高原反应,该病发生率在3%,发病率较低,但发病急,死亡率高。人体在海拔4000米以上容易发生,常在登高后3~48小时急速发病,迟者在3~10天发病。

高原肺水肿

高原肺水肿多在进入高原地区2~5天发病,过度疲劳、寒凉、饮食、呼吸道感染、攀登速度过快等均可诱发此病。患者早期可出现呼吸困难、疲乏、干咳等症状。后期患者在经过简单活动或休息时,亦可有呼吸困难的表现,同时伴有发绀、咳粉红色泡沫痰。

高原脑水肿

高原脑水肿是急性高原反应的终末阶段,多在进入高原地区1~3天发病。只有少数急性高原反应的患者会出现高原脑水肿,而部分高原脑水肿患者在发病前也并非一定会有急性高原反应的症状。高原脑水肿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共济失调、幻听、语言障碍等,病情较重者可有嗜睡、昏迷、惊厥等临床表现。

高原反应如何家庭护理?

患者要注意休息和保暖,关注天气变化,根据气温增减衣物,以防感冒。

患者要避免剧烈活动,不要快走、跑步,可适量运动,一周后逐渐适应可增加活动量,但如果高原反应严重,则不可运动,应绝对卧床休息。

可进行吸氧,纠正缺氧预防高原反应,还可改善及减轻头痛,从而改善睡眠状况,3天后逐渐减少吸氧时间。

刚进入高原应减少水和食盐的摄入,以预防肺水肿。食欲减退时多吃开胃药,以增加食欲。

高原空气干燥,机体失水量大,如无特殊不适,应多饮水。

高原反应患者日常生活管理要注意什么?

加强营养、注意饮食卫生,以高糖、低脂肪、适量蛋白质膳食为宜。营养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忌食生、冷、硬、辣等食物。

急性高原反应患者初期表现为暗自焦虑、烦躁、紧张、害怕、否认等。患者应熟悉并适应环境和生活,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保持乐观、积极、合作的态度接受治疗。

不要在正午外出,外出打遮阳伞,涂防晒霜,戴深色眼镜。如果皮肤已晒伤,需保持清洁和冷敷,避免再损伤。红肿面积较大时,冷敷后使用氢化可的松乳液涂抹。

尽量减少吸烟,禁止酗酒,以免减少耗氧量,如出现咳嗽不止,喉头有黏滞感,不能顺畅排痰或咳出粉色泡沫样痰应考虑肺水肿发生,因立即就诊。

高原反应怎么预防?

进入高原地区前应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孕妇以及高血压、癫痫、严重神经衰弱、消化道溃疡活动期、严重贫血的患者,不宜进入高原地区。

在进入高原前避免刻意锻炼身体,至少进入高原前半个月应停止训练,以免引起耗氧量增大,增加心脏负担,引起高原反应。

感冒患者在感冒痊愈后再进入高原地区,此类患者身体机能被破坏,抗病能力减弱,此时进入高原极易转为其他高原病,尤其是肺水肿。

初到高原地区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后可视适应程度逐步增加运动量。

进入高原地区不可暴饮暴食,不要饮酒和吸烟,多食蔬菜和水果等,补充维生素,同时要大量饮水。

刚进入高原时尽量少洗澡或不洗澡,以免受凉感冒、过度消耗体力而出现高原反应。

注意保暖,添加衣物,以免受凉感冒,合理调整作息时间,保持充足睡眠。

注意防晒,要佩戴防紫外线眼镜、穿深色长衫、戴宽边帽子、出门半小时前涂抹防晒霜。

进入高原地区后每晚服用乙酰唑胺,能有效预防急性高原病的发生(登高前服用无效),对磺胺类过敏的人,不宜服用。

刚到高原会有不同程度的头昏、呼吸困难等缺氧反应,严重者会有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失眠等症状,应少活动、坚持进食,服用缓解高原反应的药物,若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并尽快搭乘航班离开。

保持良好的心态,对高原环境有正确认识,不要过度紧张。

进入高原地区最好选择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因到达高原的速度愈快愈易发生急性高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