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 便秘是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粪便干硬、排便困难。偶尔发生便秘是常见现象,当便秘持续>12周则为慢性便秘。便秘的治疗应以改变生活方式为主,也可使用泻药等药物缓解症状。

便秘概述

便秘是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粪便干硬、排便困难。偶尔发生便秘是常见现象,当便秘持续>12周则为慢性便秘。便秘的治疗应以改变生活方式为主,也可使用泻药等药物缓解症状。

便秘的病因有哪些?

器质性便秘

指因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及使用相关药物所引起的便秘。

结肠肛门疾病

先天性巨结肠等先天性疾病;

炎症性肠病、外伤或肿瘤等导致的肠腔狭窄;

直肠内折叠等导致的出口梗阻;

以及痔疮、肛裂等肛管及肛周疾病等等。

肠外疾病

如脑梗死、截瘫、抑郁症、厌食等精神与神经疾病;

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前列腺癌等盆腔疾病;

以及皮肌炎、硬皮病等肌病。

容易引起便秘的药物

吗啡、抗胆碱药、抗抑郁药等。

功能性便秘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下面因素有关:

不良排便习惯:如抑制便意,如厕时间过长、排便注意力不集中等。

不良饮食习惯:如食物中膳食纤维的含量过少。

不良运动习惯:如经常久坐或卧床。

便秘有哪些诱发因素?

个人因素

平时工作或生活压力大,饮水量不足,尤其是年龄大的女性、怀孕女性,患病风险增加。

环境因素

生活规律的改变可能会增加患病风险,如:

外出旅游、住院等;

婴儿由奶粉向固体食物过渡时;

儿童在开始学校生活时等。

便秘有哪些典型症状?

排便次数减少,一周内小于3次。

粪便干燥或结块,如羊粪。

排便困难,如排便时间长、排便时感觉有阻碍、排便后仍有粪便未排尽的感觉、需手按腹部帮助排便等。

儿童便秘时,除以上症状外,还可能伴有行为举止的变化,如由于惧怕排便疼痛而抱紧自己的臀部,来抑制排便行为,也可能出现腹泻样的粪便。

便秘如何进行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会由中医医师辨证论治;

非药物治疗包括针灸治疗和腹部按摩,治疗范围为脐周10cm,方向为顺时针,力量速度宜轻慢,每日早晚各一次。

便秘患者日常生活管理要注意什么?

饮食管理

食用含有益生菌的食物,如奶酪也可帮助消化;

增加食物中膳食纤维的含量,成年人的每天摄入量应为25~35g,不宜突然摄入较多,可能导致腹胀和嗳气。

高纤维的水果

如树莓、梨、带皮的苹果、香蕉、橘子、草莓等。

高纤维的蔬菜

如豌豆、西蓝花、萝卜、土豆、甜玉米等。

高纤维的粗粮

如麦麸、藜麦、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

多运动

可以帮助增加肠道肌肉的活动,对于卧床、运动量少的老年患者益处更大。

排便习惯

不要抑制便意,如厕时不用着急,但应避免时间过长,避免注意力不集中,减少外界因素干扰。可有意识的训练排便规律,比如餐后的20~30分钟。

多饮水

尽量选择温水。如平日里饮水不多,可咨询医生饮用什么液体可补充体内水分。

缓解压力

通过深呼吸、心理意象或药物帮助缓解压力,减轻便秘症状。

便秘有哪些特殊注意事项?

孕产妇由于生理结构特殊,便秘的发病率高于其他人。

妊娠期若用力排便,可能造成流产、早产等严重后果;产后若出现便秘,则不利于伤口的恢复。

老年人如果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过度的用力排便可能导致死亡。

不应长期频繁使用泻药,尤其是刺激性泻药,避免产生依赖性。

便秘怎么预防?

日常饮食中摄入足够的高纤维食物,包括蔬菜、水果、粗粮等。

减少摄入低纤维的食物,如经过加工的食物、乳制品(如芝士)及肉类等。

平时摄入足够的水分。

尽量保持活动,尝试规律的运动。

管理个人情绪,减轻生活压力。

不要忽视想要如厕的感觉,如有便意尽量随时如厕。

尝试着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尤其是餐后。

排便时注意力集中,不玩手机、不看书等。

积极治疗引起便秘的基础性疾病,避免使用可能会引起便秘的药物。

确保儿童由奶粉转向固体饮食的时候,摄入足量的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