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 肝硬化(cirrhosis)是在肝细胞广泛坏死基础上产生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形成结节、假小叶,进而使肝脏正常结构和血供遭到破坏。肝硬化是由于不同的疾病因素长期作用于肝脏而导致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的肝病终末阶段。

肝硬化概述

肝硬化(cirrhosis)是在肝细胞广泛坏死基础上产生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形成结节、假小叶,进而使肝脏正常结构和血供遭到破坏。肝硬化是由于不同的疾病因素长期作用于肝脏而导致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的肝病终末阶段。

肝硬化有哪些类型?

根据造成肝硬化的疾病原因可以分为病毒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所致的肝硬化、淤血性肝硬化和隐源性肝硬化(原因不明的肝硬化)等。

根据疾病的发展情况可以分为代偿期肝硬化和失代偿期肝硬化。

根据其病理特点可以分为小结节性肝硬化、大结节性肝硬化和大小结节混合性肝硬化。

以下我们主要介绍根据病理类型划分的肝硬化。

小结节性肝硬化

肉眼可见肝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及硬度增加。肝包膜增厚,且表面弥漫大小相等的颗粒,直径一般小于3mm。光镜下可见假小叶形成,中央静脉缺如、位置偏移或增多。此型多见于酒精性、胆汁淤积性、血色病性和淤血性肝硬化患者。

大结节性肝硬化

肝脏体积一般缩小,重量减轻,表面有各种异样结节和塌陷区,结节直径多大于3mm。光镜下可见各种不同形状的假小叶被纤维间隔分割。结缔组织中可见汇管区聚集,并伴胆管增生和单核细胞浸润。此型多见于慢性乙肝、丙肝肝硬化患者。

大小结节混合性肝硬化

表现为小、大结节比例相同。遗传代谢疾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α1-AT缺乏症)、部分酮代谢紊乱(Wilson病),以及乙型肝炎肝硬化可见此类型。

肝硬化的病因有哪些?

病毒性肝炎

乙型、丙型、丁型及少数戊型肝炎均可以进展为肝硬化,但在我国以乙型肝炎为主,大约占一半以上。由肝炎进展为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有三种:持续存在的肝炎病毒、中重度肝脏坏死、纤维化。若有不同类型肝炎的重叠感染可加速肝硬化的进展。

酒精性肝病

慢性酒精中毒为欧美国家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大约占比50%~90%,但在我国相对少见,仅有10%左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和慢性酒精性肝病的最常见的病因,且有增加趋势。

长期胆汁淤积

分原发性和继发的胆汁性肝硬化,后者多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胆道梗阻所致。高浓度胆酸和胆红素的毒性作用可加速肝细胞变性,从而进展为肝硬化。

药物或毒物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抗叶酸类抗肿瘤药、异烟肼等)、反复接触某些化学毒物(如砷、四氯化碳等)均可引起相关肝炎,最后进展为肝硬化。

肝脏血液循环障碍

各种病因引起的肝内长期淤血及缺氧,使其相应区域肝细胞坏死、纤维化,进而进展为肝硬化。

遗传和代谢性疾病

由于遗传和代谢等相关因素引起的肝硬化。我国以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最为多见,该病以铜代谢障碍为主。在西方国家,以血色病(铁代谢障碍引起)和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α1-AT缺乏症)为主。此外,酪氨酸代谢紊乱所致的酪氨酸血症也可引起肝硬化。

免疫紊乱

自身免疫性肝炎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均可能发展成肝硬化。

寄生虫感染

血吸虫的卵阻塞特定区域的静脉,可能使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相关纤维组织增生,发展为血吸虫性肝硬化。

病因不明确

有一类肝硬化患者,其病史不详、无法明确病因,临床上常称为隐源性肝硬化,占比5%~10%左右。

肝硬化有哪些典型症状?

代偿期

包括临床1期和2期,1期患者无静脉曲张及腹水,2期无腹水、出血,但内镜可查及食管静脉曲张。10%~20%代偿期患者可以无任何症状,或有食欲减退、消瘦、无力、腹泻等非特异性的表现。

失代偿期

主要为临床分期中的3期、4期和5期,各期的特异性表现为:

3期有腹水但无出血,可伴或不伴食管静脉曲张;

4期以食管静脉曲张为主,可伴或不伴腹水;

5期主要为脓毒血症及肝肾综合征。

除以上特点之外,这三期均可能出现的表现如下:

可有食欲减退,腹胀、腹痛、腹泻,乏力,体重减退等。

出血倾向:牙龈、鼻腔出血,女性月经过多,皮肤黏膜出血点及紫斑。

内分泌系统失调:男性性功能减退、乳房发育,女性不孕及闭经。

慢性病容:表现为面色黝黑、口角发炎、面部的毛细血管扩张等。

皮肤表现:可出现蜘蛛痣、肝掌。

雌激素灭活障碍:表现为男性乳房发育。

胸、腹壁静脉曲张:严重者曲张静脉可在肚脐周围形成水母头形状,甚至可在曲张的静脉上听到血管杂音。

黄疸:若出现黄疸,则预示病情进一步进展到中期,可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

发热:大约1/3的患者中可有不规则发热,主要与感染及病情活动相关。

移动性浊音阳性:若出现腹水,可表现为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

肝性胸腔积液:多见于右侧(85%),偶有双侧(2%)及左侧(13%)。

肝性脑病:随着病变进展至晚期,可出现肝性脑病,有肝臭和扑翼样震颤。

肝大脾大:一般肝硬化患者,早期肝脏增大,晚期坚硬缩小、触诊肋下不易触及。如并发肝癌,肝脏可坚硬如石,体积增大。35%~50%肝硬化患者有脾脏肿大,多为中度,偶有重度。

肝硬化如何进行中医治疗?

可选用一些具有保肝、降酶、利胆、除湿等功效的中草药,但对抗病毒无效。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抗纤维化药物

某些中药如丹参、桃仁提取物等,以及扶正化瘀胶囊等,有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

肝硬化患者日常生活管理要注意什么?

肝硬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饮食

既保证饮食营养有遵守必要的饮食限制是改善肝功能、延缓病情进展的基本措施。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应食菜泥、肉末、软食,进餐时细嚼慢咽,咽下的食团宜小且外表光滑。切勿混入糠皮、鱼刺、甲壳等坚硬、粗糙的食物,以防损伤曲张的静脉。

饮食推荐

蛋白质:是肝细胞修复和维持血浆清蛋白正常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应保证蛋白质摄入量。以豆制品、牛奶、鸡蛋、鱼、鸡肉、瘦猪肉为主。血氮升高时应限制或禁食蛋白质,待病情好转后再逐渐增加摄入量,并选择植物蛋白,如豆制品。

维生素:新鲜蔬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如西红柿、柑橘等富含维生素C,日常食用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取。

饮食禁忌

限制饮酒:无论肝硬化是否为酒精性肝硬化,都应避免饮酒,因为饮酒可能会导致进一步的肝损伤。

低钠饮食:肝硬化患者应该以低钠饮食为主。过量的钠会导致体液滞留,进一步加重腹水和下肢水肿症状。含钠较少的食物有粮谷类、瓜茄类、水果等;高钠饮食包括咸肉、酱菜、酱油、罐头食品、含钠味精等,应尽量少食用。

健康饮食

肝硬化患者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患者应该多吃水果和蔬菜,选择摄入精益蛋白质,如豆类、家禽或鱼肉,但应该避免生吃海鲜。

避免感染

肝硬化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因此患者应该注意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应该避免接触病菌,经常洗手。可以接种甲肝、乙肝、流感和肺炎疫苗。

谨慎使用各种药物

服用药物前咨询医生,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不服用疗效不确定的药物、不正规的中药偏方和保健品。失眠患者谨慎使用镇静催眠药物。不能随意自行停用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否则易导致急慢性肝功能衰竭。

肝硬化怎么预防?

病毒性肝炎是肝硬化的最常见原因,研究表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是导致肝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注射疫苗、避免病毒传播的高危行为和早期筛查可预防肝炎病毒感染,而早期发现肝炎病毒感染则可以有效预防病毒性肝炎性肝硬化。另外,酒精滥用也是引发肝硬化的重要原因,应该避免过度饮酒。最后,应该平衡饮食、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此降低肝硬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