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以及血糖高、尿液中含有葡萄糖等,病程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引起急性严重代谢紊乱。

糖尿病概述

糖尿病是一组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以及血糖高、尿液中含有葡萄糖等,病程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引起急性严重代谢紊乱。糖尿病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截肢、失明、肾功能衰竭和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有哪些类型?

1型糖尿病

少见,常在幼年和青少年阶段发病,在我国占糖尿病患者的1%以下。病因上可分为免疫介导性和特发性(发病机制不明)。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或显著减少。

2型糖尿病

常见,在我国占糖尿病患者的95%以上,病因包括胰岛素抵抗、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或两者兼有。

特殊类型糖尿病

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所致糖尿病

罕见,多有家族遗传史。基因突变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进而使胰岛素产生减少。

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所致糖尿病

罕见,可有家族遗传史。胰岛素受体基因异常,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导致的胰岛素抵抗。

胰腺外分泌疾病所致糖尿病

罕见,继发于胰腺疾病或全身代谢性疾病,如血色病。多见于创伤、胰腺切除术后,胰腺炎、胰腺肿瘤等疾病或代谢性疾病所导致的胰岛损伤或缺失。

其他内分泌疾病所致糖尿病

罕见,继发于其他内分泌疾病。多见于肢端肥大、胰高血糖素瘤、嗜铬细胞瘤等过度产生有升高血糖作用激素的内分泌疾病。

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糖尿病

罕见,与药物的副作用有关。很多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PD-1类抗肿瘤药物会导致血糖升高或胰岛分泌功能损伤。

感染所致糖尿病

罕见,一些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可有病毒感染。在遗传易感个体中,某些病毒感染可导致胰岛细胞受损,导致糖尿病,可能参与了免疫介导1型糖尿病的发生。

不常见的免疫介导性糖尿病

罕见,多见于女性,可同时伴发其他自身免疫病。可能与免疫介导产生胰岛细胞抗体有关。

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综合征

多有遗传综合征伴糖尿病,如血色病、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等。多数病因不明。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前和妊娠早期无糖尿病,妊娠期24周后首次发现的高血糖。病因主要为妊娠后胰岛素抵抗增加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导致高血糖。

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1型糖尿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已经发现有50多个遗传变异与1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有关。2型糖尿病的发生同样与遗传因素相关,目前已经发现400多个遗传变异与2型糖尿病或高血糖发生的风险相关。需要注意的是,遗传背景只是赋予个体一定程度的疾病易感性,并不足以致病,一般是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多个基因异常的总体效用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环境(体外)因素

与1型糖尿病发生相关的环境因素不明,病毒感染可能是导致1型糖尿病的环境原因之一,包括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这些病毒可直接损伤胰岛β细胞,并可启动自身免疫反应进一步损伤胰岛β细胞。一些化学毒物如灭鼠剂吡甲硝苯脲等,也可导致胰岛β细胞的破坏,从而诱发1型糖尿病。近几年来,随着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广泛使用,该类药物所导致的1型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有明显增多。环境因素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中显得尤其重要,具体包括年龄增长、现代生活方式、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不足等等。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增高的最重要环境因素是导致不良生活方式形成的社会环境。

自身免疫系统缺陷

在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免疫系统对产生胰岛素的胰岛细胞发动攻击,即自身免疫,导致胰岛β细胞损伤和消失并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缺乏。

糖尿病如何家庭护理?

患者应严格按照方案服药,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做好自我监测,定期去医院复查。

家属要做好监督、提醒、照顾患者的任务,有特殊情况发生时,积极联系医生。

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管理要注意什么?

饮食

由于不同糖尿病患者的实际情况不同,我们建议患者规律就诊,及时获取医生/营养师的个性化饮食方案指导。总体上来说,需采取以谷类食物为主,高膳食纤维摄入,低盐、低糖、低脂肪摄入的多样化膳食方案。

饮食推荐

主食定量、按需摄入:主食包括大米、面粉及各种杂粮等,需根据实际情况在医生、营养师指导下按需摄入。

全谷物、杂豆类宜占主食摄入量的1/3:全谷物是指未经精细加工或处理的谷物,杂豆类是富含淀粉的豆类食物,包括红小豆、绿豆等除大豆以外的豆类。

餐餐都有新鲜蔬菜,烹调方法要得当:不同种类、颜色的蔬菜营养特点不同,绿色叶菜、黄色蔬菜、十字花科蔬菜中富含多种抗氧化维生素,有利于降低膳食血糖指数,此外,烹调蔬菜需避免烹调油摄入过量。

每日蔬菜摄入量500g左右,深色蔬菜占1/2以上:糖尿病患者的每日蔬菜摄入量不宜低于健康成年人,最好在500g以上。

两餐之间适量选择低血糖指数水果:糖尿病患者宜选择血糖指数较低的水果,并需注意合理安排进食时间、每次进食需适量。

常吃鱼、禽,适量吃畜肉,减少肥肉摄入,每天不超过一个鸡蛋。

每日300ml液态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如选择酸奶,宜选择不含蔗糖和蜂蜜的原味酸奶、

重视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零食加餐可适量选择坚果,如开心果、扁桃仁等,每日摄入量约为30~50g。

足量饮用白开水,可适量饮用淡茶或咖啡,不喝含糖饮料。

进餐需注意定时、定量,细嚼慢咽,同时建议患者养成先吃蔬菜,最后吃主食的习惯。

饮食禁忌

不推荐饮酒,此外,由于酒精可诱发低血糖,需注意不要空腹饮酒。

烹调注意少油、少盐,注意限制酱油、鸡精、味精、咸菜等含盐量高的调味品或食物。

少吃烟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类产品。

运动

运动治疗对于伴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建议每周150min的中等强度运动。

糖尿病有哪些特殊注意事项?

注意糖尿病重点人群

年龄在45岁以上者;

肥胖者,尤其是中心型肥胖者;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有高血脂的患者;

有高血压和(或)心脑血管疾病者。

糖尿病妇女受孕必须做到有计划,并全程监护。

不适合运动治疗人群

自身胰岛素严重分泌不足的1型糖尿病患者;

血糖极不稳定的脆性糖尿病患者;

收缩压大于180mmHg的患者;

血糖过高,大于14mmol/L患者;

严重心脏病患者;

脑供血不足患者;

肾脏病并发症患者;

急性感染的糖尿病患者。

注意并发症

低血糖: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常见于老年、肾功能减退以及有严重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患者。

发生严重低血糖和反复发生低血糖者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可能的诱因和对策:

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谨慎的调整剂量;

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应相应减少药物剂量,有可能误餐时提前做好准备;

运动量增加:运动前应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

酒精摄入,尤其是空腹饮酒:酒精能直接导致低血糖,应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降糖药使用不正确。

糖尿病怎么预防?

各级政府、卫生部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糖尿病的防治、教育和保健计划。需在一般人群中宣传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和糖尿病的防治知识,在重点高危人群中开展糖尿病筛查,提倡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一般人群通过倡导合理膳食、经常运动来预防肥胖,对糖尿病前期的病人通过饮食和运动来减少糖尿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