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购物车{{shopingCartNum}}
- 简体中文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短时间内肾功能快速减退而导致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伴有氮质产物如肌酐、尿素氮等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重者出现多系统综合征。AKI以往称为急性肾衰竭,近年来临床研究证实轻度肾功能减退即可导致患者病死率明显增加,故目前趋向将急性肾衰竭改称为急性肾损伤,期望尽量在病程早期识别,并进行有效干预。
急性肾损伤具体定义为因多种原因导致肾功能急速下降,在数小时至数日、数周内出现血清肌酐浓度升高或尿排出量减少,从而出现少尿、无尿和水、电解质失衡等一系列综合症状。急性肾损伤既可以出现在既往无肾脏疾病的患者,也可以出现在原有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中,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
传统上按照受累最严重的肾脏解剖学部分来对急性肾损伤的病因进行分类。因此,传统方法将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病因分为以下几种。
肾前性-肾灌注压降低
肾前性-肾灌注压降低指肾脏流入的血液较平常减少。急性肾前性损伤源自灌注不足,常为低血容量状态,如急性出血、腹泻或不显性失水且未充分补液而导致有效血容量减少,肾内血流减少,肾小管滤过率降低。
肾性-血管性病变
肾性-血管性病变指肾脏血管出现病变。肾性血管性疾病可直接影响肾内小血管和大血管。主要累及小血管的急性肾性疾病包括:小血管炎以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尿毒综合征、硬皮病、动脉粥样硬化栓塞性疾病和恶性高血压病。
累及较大血管并引起急性肾损伤的疾病包括肾梗死,其原因是主动脉夹层、系统性血栓栓塞、肾动脉异常(如动脉瘤)及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
肾性-肾小球或肾小管-间质病变
肾性-肾小球或肾小管-间质病变是指肾脏实质出现损伤。肾缺血、肾毒性物质、异型输血、感染、药物过敏、高钙血症、肾小球肾炎、肾小管坏死、血管炎、急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均可引起急性肾损伤。肾毒性物质包括药物(如抗生素、某些化疗药等)、造影剂、重金属、蛇毒等。
肾后性-尿路梗阻
肾后性-尿路梗阻指尿液排出体外的途径被阻塞。常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尿路梗阻,包括结石、肿瘤、血块、前列腺肥大等。
急性肾损伤的常见症状包括:
排尿减少或完全不排尿;
尿中带血或者尿液呈红色或棕色;
浮肿,尤其是双腿或双足;
呕吐或不感觉饥饿;
感觉无力或容易疲劳等。
具体来说,根据临床疾病进展,可分别出现不同症状:
起始期
患者常存在缺血、感染等症状,但尚未出现明显的肾实质性损伤。起始期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病因,如摄入毒素量或低血压持续时间及程度等。
起始期可开始出现容量过负荷、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尿毒症的症状及体征。当肾小管上皮发生实质性损伤,肾小球滤过率突然下降,则进入少尿期。
少尿期
典型者的少尿期维持7~14天,少数患者仅持续数小时,长者可达4~6周。少尿期持续时间长、肾脏损害重,如少尿期超过1个月,提示存在广泛的肾皮质坏死。
少尿期患者肾小球滤过率较低,许多患者表现为少尿(<400ml/d)或无尿(<100ml/d),但也有部分患者不出现少尿,尿量达400ml/d以上,称为非少尿型急性肾损伤,其病情大多较轻,预后较好。
不论尿量是否减少,随着肾功能的减退,临床上可出现一系列尿毒症的表现,患者常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全身瘙痒等症状,容量负荷过多(多见于少尿型急性肾损伤)的患者出现体重增加、水肿等,并表现为进行性氮质血症、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血清肌酐增加88.4~176.8umol/L,尿素氮增加7.14~8.93mmol/L。
少尿期的主要并发症包括容量超负荷、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可以有低钙血症及高磷血症。
移行期
少尿期后尿量超过400ml/天即进入移行期,这是肾功能开始好转的信号。
多尿期
此期肾小球滤过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可有多尿表现(尿量可多达4000~6000ml/d),通常持续1~3周,血尿素氮仍可进一步上升,后期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功能(溶质、水的重吸收)恢复相对较迟,常需数月。
多尿期易发生容量不足、低钠和低钾血症,少数患者可因感染和电解质失衡等原因死于多尿期。
恢复期
肾功能完全恢复需6个月至1年,少数患者的肾功能无法完全恢复,而遗留不同程度的肾脏结构、功能缺陷,甚至需要长期透析以维持生命。
对于由急性肾损伤引起的危及生命的水、电解质异常,医生会立即展开应对治疗。
容量负荷过重;
出现高钾血症(血清钾>5.5mmol/L)或血清钾迅速升高;
尿毒症征象,如心包炎或其他原因无法解释的精神状态下降;
药物不能纠正的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pH值<7.1)。
对于尽管给予了适当的内科治疗仍存在上述情况的患者,通常可能需要尽早透析。
家庭生活中,患者需要注意服药禁忌,必要时询问专业医生,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保持心情愉快,积极面对疾病、生活。
同时,患者家属要关注患者情绪变化,适时沟通。老年患者家属要关注患者身体变化,如有不适及时送医就诊。
避免肾毒性药物、造影剂、某些中药(如关木通、马兜铃、防己、厚朴等):老年人、糖尿病、原有慢性肾脏疾病等高危人群应日常注意避免服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两性霉素B、造影剂等);
听从专业医生的指导,保证足够热量的摄入;
低盐饮食:肾功能较差患者应注意低盐饮食。少食用高盐的酱菜类(如榨菜、咸菜等)。
控制蛋白质的摄入:蛋白质摄入量限制在0.8g/(kg.d)。
减少钾、磷的摄入:避免或减少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和水果(如山药、马铃薯、香蕉等)。不食用菜汤,蔬菜要尽量浸泡一段时间后再加工。避免或减少食用动物内脏、坚果类、干菜等含磷高的食物。
改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运动,控制体重等。
急性肾损伤的病因多样,无特别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注意休息、健康饮食,关注个人自身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此外,对于有慢性肾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心衰等众多可能累及肾脏的疾病,需积极就医治疗,以降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