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购物车{{shopingCartNum}}
- 简体中文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指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损害肝脏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属于我国的乙类法定传染病。肝炎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丁、戊5个分型,各类型的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多为食欲减退、疲乏、肝功能异常等,其中甲、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乙、丙、丁型肝炎多为慢性感染,少数还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主要经血液和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
根据感染病毒的不同分类
甲型肝炎
是因感染甲型肝炎病毒导致,主要经粪口传播,潜伏期2~6天,以青少年和儿童多见。
乙型肝炎
是因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导致,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潜伏期1~6个月。
丙型肝炎
是因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导致,经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潜伏期1~6个月。
丁型肝炎
是因感染丁型肝炎病毒导致,不会单独感染,需在乙肝病毒辅助下传播,主要经血液传播,潜伏期1~6个月。
戊型肝炎
是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导致,主要经粪口传播,潜伏期2~8周,儿童和成人多见。
根据病毒性肝炎病程长短分类
病毒性肝炎可以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
根据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分类
病毒性肝炎可分为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淤胆型肝炎等。
甲肝、戊肝病毒
粪-口传播:患者食用或接触了被甲肝或戊肝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玩具等物品,病毒入口导致感染。
乙型、丙型、丁型肝炎
血液传播
带有病毒的血液经输血、血液透析、器官移植、注射器、手术、针刺、公用剃须刀等方式,进入人体,就可以导致病毒感染。
性接触传播
肝炎病毒患者的精液、阴道分泌物中也含有病毒,若进行无保护性措施的性接触,可以感染病毒。
母婴传播
母体经过胎盘给胎儿传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病毒也可经此途径感染胎儿,称为宫内感染。在孕妇分娩前后的一段时间内,婴儿皮肤或黏膜破损,并且接触母亲血液、羊水和分泌物也可能导致感染,此为围产期传播;婴儿分娩之后,母婴之间密切接触,也可能导致导致感染,此为分娩后传播。
全身症状
患者可能有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皮肤瘙痒等症状。
肝区症状
患者可能会出现肝区疼痛、肝脏增大、按压或叩击肝脏部位时疼痛明显等症状。
消化道症状
患者可能会出现腹胀、恶心、呕吐、厌恶油腻的食物、上腹部不适等症状,随着病情加重或疾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腹水,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症状。
黄疸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尿液颜色加深、皮肤和眼球巩膜黄染等典型的黄疸症状,患者粪便颜色可能变浅。
其他特征性改变
肝掌
因肝功能异常,患者手掌两侧的大小鱼际肌处皮肤出现充血或红色板块状。
蜘蛛痣
皮肤小动脉分支末端呈辐射形扩张,如同蜘蛛一般。
肝掌、蜘蛛痣这类特征性改变按压中心位置时,充血会暂时消退,停止按压症状仍然存在。
神经系统症状
一般见于长期控制不佳或疾病进展迅速的患者,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症状较重患者如已经出现消化道出血时,应紧急处理。胃食管静脉曲张导致出血时,应尽快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特利加压素、生长抑素、奥曲肽、垂体加压素等,无效者在内镜下进行套扎和注射硬化剂等治疗,也可进行肝内门静脉分流手术,如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IPS),降低血管压力,或者采用气囊压迫的方式止血。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抗病毒治疗
可抑制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病变,延缓或减少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癌的发生,延长存活时间。需根据患者情况综合判断,决定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
可用于慢性乙肝和丙肝的治疗,但血清胆红素高于两倍以上正常值,肝硬化失代偿期,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重要器官病变的患者和育龄期妇女不宜使用。使用干扰素后可能会出现血小板和粒细胞减少的骨髓抑制现象,也可能出现精神神经异常的症状,需根据情况观察、减药或停药。
核苷类似物
仅用于乙肝的治疗,此类药物有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恩曲他滨、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和艾米替诺福韦等,用药前后、用药中均有对患者的ALT、AST、胆红素等生化指标进行检查,对病毒载量、病毒学标志物等也均需进行检查,且停药后至少随访12个月。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为一线治疗药物。
直接抗病毒药物(DAA)
可用于丙肝的治疗,该类药物有索磷布韦、达拉他韦等,根据丙肝病毒不同的分型,可选择不同的药物或药物组合,一般治疗12或24周。
此外,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可能进行抗炎、抗氧化、保肝、抗纤维化、调节免疫等治疗。
饮食:饮食应健康均衡,补充能量、蛋白质,但应避免暴饮暴食,控制糖与脂肪的摄入,患者应严格禁酒,减轻肝脏负担及肝损伤。
运动:适度运动可以增强抵抗力,运动建议以低强度运动为宜,时间不宜过长,不应感到过度劳累,但病情较重患者更建议卧床休息。
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即可。
情绪心理:精神因素也是加重病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若该病对患者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困扰,可与医生或家属沟通交流。
控制传染源
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对于急性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直至病毒消失。慢性患者和携带者可评估传染性大小,符合要求者尽可能进行抗病毒治疗。
现症感染者不能从事食品加工、饮食服务、托幼保育等工作。
对献血者也应进行严格的筛查。
切断传播途径
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经粪口传播,做好粪便、管理,对入口的食物、饮水进行消毒卫生。
乙、丙、丁型肝炎: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倡导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各类医疗器械应执行一用一消毒措施,接触患者后应注意洗手;
非必要时不要输血和接触血制品;
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牙刷、剃须刀等物品,不与他人共用;
保护易感人群
避免接触急性期肝炎患者,对于妇女、儿童、老人等易感人群可进行疫苗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