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由缺血、缺氧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脑梗死概述

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及组织缺血、缺氧

溶栓治疗、卒中单元治疗为主

轻者预后良好,严重者危及生命

脑梗死是什么?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由缺血、缺氧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脑梗死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是怎样的?

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的70%,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女性与男性患者的比例为1:1。该病主要发生在汉族,少数民族少见。

脑梗死有哪些类型?

脑梗死有多种分类方法,最常用的为以下两类。

依据病因分类

大脑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明确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

依据梗死部位分类

全前循环梗死、部分前循环梗死、后循环梗死和腔隙性梗死。

此外,围产期新生儿卒中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表现为脑发育早期的局灶性神经损伤包括,新生儿动脉缺血性卒中、脑窦静脉血栓形成和新生儿出血性卒中。

脑梗死的病因有哪些?

大动脉粥样硬化

大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梗死的机制主要包括血栓形成、动脉栓塞、载体动脉病变堵塞穿支动脉及低灌注。

心源性栓塞

心源性栓塞主要病因包括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脏瓣膜病、人工心脏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心肌病、心力衰竭、心脏黏液瘤等。

小动脉闭塞

主要为高血压引起的脑部小动脉玻璃样变、动脉硬化性病变及纤维素样坏死等。

少部分由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引起。

小穿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及遗传性疾病等也可导致小穿支动脉闭塞。

脑分水岭梗死主要病因为边缘带小动脉缺血,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麻醉药过量、降压药使用不当、心脏手术合并低血压及严重脱水等。

脑梗死有哪些诱发因素?

烟雾病是脑梗死的高危病因。

患有某些基础疾病是该病的高危病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等。

中老年人更容易发病。

脑梗死早期有哪些症状?

脑梗死没有特定的早期症状,症状视梗死部位、面积,阻塞血管等原因不同而不同。

部分患者脑梗死发作前,可先出现阵发性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如身体不同部位的感觉麻木、瘫痪,头晕、黑曚等。

脑梗死有哪些相关检查?

血液化验及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血脂、肾功能及电解质等,有利于及时发现危险因素。

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的类型视不同个体、年龄及其他因素而不同。神经科医生可能会在诊室提出问题并且进行相对简单的测试,用来判断肌肉、运动、健康状况以及感官功能的好坏。

颅脑CT

患者接受CT检查时,不要佩戴金属耳环、耳钉、项链等饰品。头颅CT平扫为脑梗死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利于早期脑梗死与脑出血的判别。

颅脑MRI

脑梗死发病数小时后,可显示T1低信号、T2高信号的病变区域。可发现脑干、小脑梗死及小灶梗死。但MRI的最大缺陷是诊断急性脑出血不如CT灵敏。

超声检查

经颅多普勒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可发现颅内大动脉狭窄、闭塞,评估侧支循环及监测微栓子,评估脑血液循环状况。可显示动脉硬化斑块、血管狭窄及闭塞。

血管造影数字减影

可显示脑部大动脉的狭窄、闭塞和其他血管病变,如血管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颈动脉或椎动脉夹层及烟雾病等。

脑梗死急性期如何治疗?

针对急性病因进行治疗,有适应证者可行溶栓治疗,有条件的医院,卒中患者应收入卒中单元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吸氧,控制血压、血糖,降颅压,治疗发热、感染及可能伴随的上消化道出血、水电解质紊乱,控制癫痫,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肺栓塞治疗。

脑梗死有哪些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对于脑梗死并无特效药,仅可使用对症支持治疗药物;一般针对神经保护、改善脑血管循环等使用药物。

神经保护类药物

传统用药有依达拉奉、胞二磷胆碱等。此外,丁基苯肽在治疗神经功能缺损方面有独到的疗效。

改善脑血管循环类药物

目前临床上常考虑人尿激肽原酶等,须依据医生评估后用药。

脑梗死能治愈吗?

脑梗死无法治愈。由于其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循环、代谢慢性病,这些病是无法治愈,而病因无法去除,脑梗死仍会再发。

脑梗死严重吗?

脑梗死是我国最大的死因之一,除致死率高外,还有很高的致残率,可导致瘫痪、失语、失明等,会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心理、经济负担。

脑梗死可能有哪些后遗症?

梗死的脑组织无法复原,患者脑梗死后,有的人可能恢复部分运动、感觉功能,但有的人则会遗留下永久性的残疾。

脑梗死可能有哪些并发症?

肢体麻痹和肌肉运动障碍:为最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肢体瘫痪,颜面部肌肉麻痹,造成行走、讲话、进食发生障碍。

讲话及吞咽困难:若病变累及控制咽喉肌的中枢,可导致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障碍。

记忆减退和思考困难:患者可能在理解、记忆等方面出现障碍。

情绪障碍:患者常难以控制情绪,更容易发生抑郁、躁狂等精神症状。

头痛: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较少出现。

自理能力下降及社会行为改变。

脑梗死如何家庭护理?

脑梗死患者家属应对此病应有初步认知,做好患者的心理建设工作,并给予患者适当的安抚和鼓励,帮助患者按时服药、勤加锻炼、定期复查。

对卧床患者,家属应做好护理工作,及时翻身擦洗,防止吸入性肺炎和褥疮的发生。日常家庭饮食应注意合理营养,荤素搭配,强调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补充。

心理护理

因偏瘫、失语及肢体和语言功能恢复速度慢、需时长,日常生活需依赖他人照顾,可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而影响疾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应关心、尊重病人,鼓励其表达自己的感受,避免人和刺激和患者病人的言行。

用药护理

患者家属应熟悉患者所用药物的注意事项,遵医嘱正确用药。

饮食护理

体位选择:选择既安全又有利于进食的体位。能坐起的病人坐位下进食,头略前屈。不能坐起的患者采取仰卧位下将床头摇起30°左右,头下垫枕使头部前屈。此种体位下进食,食物不易从口腔中漏出,又有利于食团向舌根运送,还可以减少向鼻腔逆流及误吸的危险。

吞咽方法选择:对能吞咽的患者,空吞咽和吞咽食物交替进行。对不能吞咽的患者,应鼻饲饮食,患者家属应了解鼻饲方法及注意事项。

侧方吞咽:吞咽时头侧向健侧肩部,尤其适合偏瘫的患者。

点头状吞咽:吞咽时配合头前屈、下颌内收如点头样的动作,加强对气道的保护,利于食物进入食管。

饮水方法:由于吸管饮水需要比较负责的口腔肌肉功能,尽量不可用吸管饮水、饮茶。用杯子饮水时,保持水量在半杯以上,以防患者低头饮水的体位增加误吸的危险。

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管理要注意什么?

饮食

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低热量清淡饮食。选择患者喜爱的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及温度,为防止误吸,便于食物在口腔内的移送和吞咽。

饮食推荐

可将食物调成糊状或通过烹调时勾芡,使食物易于形成食团便于吞咽;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谷类、鱼类和豆类,保持能量供需平衡;

饮食禁忌

脑梗死患者必须戒烟限酒。

生活方式

禁烟禁酒,积极控制血压。

按时作息,保持良好生活规律,适当运动。

脑梗死有哪些特殊注意事项?

对于脑梗死来说,是否及时治疗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因此,如发现有面部两侧不对称、手臂麻木无力、无法流畅表达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排查;

经规范治疗后,患者可能会遗留部分后遗症,宜遵医嘱在合适的时机尽早进行康复锻炼,有助于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患者还可能会存在过度焦虑、紧张等精神心理问题,必要时可向相关专业人员求助,及时干预;

患者治疗出院后需严格遵照医嘱用药,切忌擅自停药以及滥用抗生素和民间偏方等;

此外,患者出院后应在能力范围内适度进行运动,如散步等。

脑梗死怎么预防?

日常预防

控制血压:为预防脑梗死最为重要的措施,患者平时应加强锻炼,减少钠盐和酒精摄入。

合理饮食:多吃蔬果,减少脂质摄入;平时饮食应少盐少油,尽量少吃高胆固醇的食物。

戒烟:研究表明吸烟可增加各类脑卒中发生率。

控制血糖。

保持健康体重。

合理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药物预防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适当的药物,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药物:常规应用阿司匹林等。

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