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大多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症状。其典型症状是恐水现象,即饮水时,甚至是听到水声,患者就会出现吞咽肌痉挛,不能将水咽下,即便患者口极渴亦不敢饮水,故又名恐水症。

狂犬病概述

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伤人后传播至人

一旦出现狂犬病症状,病死率近乎100%

被咬伤后接种狂犬病疫苗,挽救众多生命

狂犬病是什么?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大多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症状。其典型症状是恐水现象,即饮水时,甚至是听到水声,患者就会出现吞咽肌痉挛,不能将水咽下,即便患者口极渴亦不敢饮水,故又名恐水症。

狂犬病的病因有哪些?

人类通常在被已受狂犬病病毒感染的动物(犬、猫等)咬伤或抓伤后染上狂犬病,99%的狂犬病确诊病例由患狂犬病的犬类传播至人。约 50%的伤人动物为家养,其中绝大多数家养动物未接种动物狂犬病疫苗,流浪动物约占伤人动物总数的25%。

当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内,所含的糖蛋白能与人体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这决定了其嗜神经性,病毒的复制几乎只限于神经元内。

病毒最初进入伤口时,不进入血液循环(通常在血液中检测不到狂犬病病毒),而是在被咬伤的肌肉组织中复制,然后通过运动神经元的终板和轴突侵入外周神经系统。动物实验发现,狂犬病病毒从脊髓上行到脑的扩散速度非常迅速,一旦侵入脑则迅速增殖,脑干最先受累,也是感染最重的区域。

狂犬病有哪些典型症状?

潜伏期症状

从感染到发病前无症状的时期,多数为1~3个月,1周以内或1年以上极少。狂犬病潜伏期无任何征兆,该时期目前尚无可靠的诊断办法。

前驱期症状

狂犬病患者的发作,通常以不适、厌食、疲劳、头痛和发热等不典型症状开始,50%~80%的患者会在原暴露部位出现特异性神经性疼痛或感觉异常(如痒、麻及蚁行感等),可能是由于病毒在背根神经节复制或导致神经节神经炎所致。此时期还可能出现无端的恐惧、焦虑、激动、易怒、神经过敏、失眠或抑郁等症状。前驱期为 2~10天(通常 2~4 天)。

急性神经期症状

患者出现典型的狂犬病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3天。有两种表现,即狂躁型与麻痹型。

狂躁型患者

出现发热并伴随明显的神经系统体征,包括机能亢进、定向力障碍、幻觉、痉挛发作、行为古怪、颈项强直等。其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惧、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排便困难及多汗流涎等。

恐水、怕风是本病的特殊典型症状,典型患者见水、闻流水声、饮水或仅提及饮水时,均可引起严重的咽肌痉挛。患者虽渴极而不敢饮,即使饮后也无法下咽,常伴声嘶及脱水。

亮光、噪声、触动或气流也可能引发痉挛,严重发作时尚可出现全身疼痛性抽搐。由于常有呼吸肌痉挛,故可导致呼吸困难及发绀。

麻痹型患者

无典型的兴奋期及恐水现象,而以高热、头痛、呕吐、咬伤处疼痛开始,继而出现肢体软弱、腹胀、共济失调、肌肉瘫痪、大小便失禁等,呈现横断性脊髓炎或上升性脊髓麻痹等类格林-巴利综合征(GBS) 表现。其病变仅局限于脊髓和延髓,而不累及脑干或更高部位的中枢神经系统。

麻痹期症状

患者晚期逐渐进入安静状态,此时痉挛停止,患者渐趋安静,出现弛缓性瘫痪,尤以肢体软瘫最为多见。麻痹可能是对称性或非对称性的,以被咬肢体侧更为严重。眼肌、颜面部肌肉及咀嚼肌也可受累,表现为斜视、眼球运动失调、下颌下坠、口不能闭、面部缺少表情等。

进而患者的呼吸渐趋微弱或不规则,并可出现潮式呼吸;脉搏细数、血压下降、反射消失、瞳孔散大。临终前患者多进入昏迷状态,呼吸骤停一般在昏迷后不久即发生。本期持续6~18 小时。

狂犬病发病后的整个自然病程一般为7~10天。死因通常为咽肌痉挛而窒息或呼吸、循环衰竭。

狂犬病有哪些相关检查?

狂犬病的诊断需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病例确诊需要实验室证据。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任一项即可诊断:

典型的狂躁型狂犬病临床表现

明确的动物致伤史+典型的麻痹型狂犬病临床表现

确诊病例为临床诊断病例加下列任一项,即可确诊:

狂犬病病毒分离(小鼠分离或细胞培养分离)阳性:适合脑组织及唾液等病毒含量高的样本。

狂犬病病毒抗原检测(荧光抗体实验、直接快速免疫组化法、酶联免疫法)阳性:适合脑组织、颈后部皮肤毛囊样本。

狂犬病病毒核酸检测(RT-PCR、Real-time PCR)阳性:适合唾液、脑组织等样本。

未接种过狂犬病疫苗者,其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检测(小鼠脑内中和试验、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阳性:适合血清、脑脊液样本。

对可能感染狂犬病的患者,在采取适当预防措施情况下进行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能有助于诊断。无论临床类型如何,当脑干、海马、下丘脑、深层和皮层下白质以及深层和皮质灰质的MRI T2 成像出现模糊、微弱的异常高信号时,均提示可能为狂犬病。疾病晚期,当患者进入昏迷状态时,增强MRI可以清楚显示上述改变,这些特征可用来将狂犬病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区别。脑部 CT 几乎没有诊断价值。

狂犬病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本病在临床上需与破伤风、病毒性脑膜脑炎、脊髓灰质炎、格林-巴利综合征(GBS) 等相鉴别。

破伤风属于非传染病,患者潜伏期较短,多为6~14天,常见症状为牙关紧闭,苦笑面容,全身性肌肉痉挛持续较久,常伴有角弓反张。而狂犬病肌肉痉挛呈间歇性发作,主要发生在咽肌。破伤风患者无高度兴奋及恐水现象,积极治疗可治愈。

狂犬病与格林-巴利综合征不同的是,狂犬病患者一般伴有高热、叩诊肌群水肿(通常在胸部、三角肌和大腿)和尿失禁,而不伴有感觉功能受损。

病毒性脑膜炎常有昏迷等神志改变、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改变等,且可治愈,这些均有助于与狂犬病鉴别,免疫学抗原、抗体检测、病毒分离可作出肯定诊断。

狂犬病治疗

一旦狂犬病发作,临床并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这部分介绍的是发生狂犬病暴露后的治疗措施,此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为暴露后的预防。在“预防”部分将重点介绍暴露前的预防措施。

狂犬病暴露后重在及时实施包括伤口处置、疫苗接种等暴露后处置。对于Ⅲ级暴露,正确而及时地注射被动免疫制剂(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人用免疫球蛋白等)非常重要。此外,对于深部创口,同时预防破伤风感染也非常重要。

如果确诊为狂犬病患者,应给予隔离护理,保持安静卧床休息,防止一切音、光、风等刺激,大静脉插管行高营养疗法,医护人员须戴口罩及手套、穿隔离衣。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均须严格消毒。